
深度访谈:{光辉平台}行业专家观点每当春茶飘香,西湖龙井总是茶客心中的白月光。但你是否知道,一杯龙井里,藏着多少被误读的真相?民间流传的“乾隆封贡”故事,原来是个延续三百年的误会!
龙井茶的身世扑朔迷离。从“小龙团贡茶”到辨才法师种茶,这些传说虽动人,但史料给出了更严谨的答案。
陆羽《茶经》记载杭州产茶,但点名的是天目山及钱塘天竺、灵隐二寺所产,品质仅列“下等”,龙井地区尚未见记载。
宋代杭州有“宝云茶”、“香林茶”、“白云茶”入贡,龙井茶仍无踪迹。虽有“盖南北两山及外七邑诸名山大抵皆产茶”的模糊描述,但龙井茶仍未脱颖而出。
元代诗人虞集在《次邓文原游龙井》中曾描绘龙井茶的风貌:“烹煎黄金芽,不取谷雨后”。从诗中提及的采摘标准(雨后不采)、茶叶形态(黄金芽)等可见,此时的龙井茶虽未冠名,但已与后世龙井茶颇有相似之处。
元末明初文人唐之淳在《雪水烹茶》诗中写下“乞得银河水,来烹龙井茶”,印证了“龙井茶”之名在明朝初年就已经出现。
明代中后期,龙井茶见诸大量史料:田艺蘅称其“清馥隽永”,高濂直言“两山之茶,以龙井为佳”。
但有趣的是,当地僧人更习惯称其为“本山茶”——这个低调的曾用名,险些被历史遗忘。
嘉靖《浙江通志》载明代浙江贡茶达500斤,其中杭州府贡40斤,但明确为“茶芽”,无龙井之名。明末《枣林杂俎》详列浙江贡茶产地,钱塘县(龙井所在)仍不在列。
学术界对龙井茶在何时被定为贡茶说法不一。民间盛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,四上龙井,将其列为贡茶。清雍正皇帝御制文集中《秋日随驾郊外驻跸遇雨》写道:“博山香热余烟袅,龙井茶敲活火煎”,此诗作于雍正即位前,关键在“随驾”二字——随的是父亲康熙的驾,由此证明龙井茶应当早已进入清宫。
康熙二十五年《杭州府志》更直接点明:“茶……终不如钱塘出龙井者名。龙井茶色青味甘,其品绝高。”康熙六次南巡,五次到杭州,两次驻跸西湖,极可能此时已将其纳为贡茶。
虽然并非乾隆首次将龙井茶列为贡茶,但他却是龙井茶的“超级代言人”:他六下江南,四上龙井,观采茶、品龙井、作诗文,对龙井茶十分狂热。乾隆皇帝先后写下《观采茶作歌》、《坐龙井上烹茶偶成》、《再游龙井作》等32首赞诗之多。这种高调的宣传极大推动了龙井茶的普及和名扬天下,也让世人大多误以为是他钦定了龙井“贡茶”。
西湖周边“三面云山一面城”的微气候、微酸性白砂土,以及北纬30°黄金产茶带,孕育出独特“豆花香”。
龙井茶“炒青”技术独特,通过“抖、搭、拓、捺、甩”等十道手法,锁住茶叶翠色与清香。这项非遗技艺至今是龙井品质的核心密码。
明清饮茶风尚转向“清饮”,追求本真滋味。龙井“色清味甘,有中和之气”(清·陆次云),无寒凉伤身之弊,暗合文人雅士的养生哲学。
从宋代籍籍无名,到元代隐现锋芒,到明初得名天下,再到康熙时期悄然入贡,乾隆时名动天下,龙井茶的崛起是风土与匠心的交融,更是一部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交织的史诗。下次捧起一杯春茶时,不妨细品:这澄澈的茶汤里,沉浮着多少被重新打捞的历史真相?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泰柬爆发新冲突!泰国出动4架战机空袭柬埔寨,还在柬沿海部署8艘军舰!中使馆发布最新提醒:柬泰边境的中国公民尽快撤离
阿森纳重磅官宣!7602万欧签下27岁瑞典神锋+穿14号 最弱短板补齐
上海自动驾驶实训场建设成果发布 全新“绝影开悟”世界模型亮相WAIC 2025
华为 WATCH GT 5 系列智能手表开启鸿蒙 HarmonyOS 5.1.0.20 升级
NVIDIA N1X 拥有与 GeForce RTX 5070 GPU 同等多的核心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